第487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样的举动连续了五天。

    除了斯德丁以外,其它几个城市也都一样。

    现在最让池晏头疼的是扫盲,这里的人学文字的第一件事是学字母,不像他老家,只要会读音,就能利用文字的特色扫盲——汉字是公认的不好学,但这只是对外国人来说,为什么汉字没有被拼音取代?就是因为汉字是象形文字,它是从图画演变来的,只要你知道读音,再理解这个字构成原因,多写几遍,总能记下来。

    扫盲也只需要一个字一个字的教。

    但字母不一样,他没办法让平民们理解每一个字母,只能让他们硬记。

    他没有那么多老师,不能让老师看盯着平民们背字母表。

    等他们把字母背下来了,才能让他们记单词。

    池晏现在最缺的不是钱,不是粮食,不是武器,是识字的人。

    文盲太多了!实在太多了!

    斯德丁里,一万人中可能还没有一百人识字。

    就连很多管事都无法写出一篇利索的文章。

    池晏让所有的神职人员都转行了,他让圣院变成了一座扫盲学校,圣院里所有的神职人员,不管职位高低,甚至伯特莱姆都要当扫盲老师。

    第一批学生都是自己报名的——为了让人们愿意读书,池晏让扫盲学校包伙食,一天一顿。

    于是就有很多有工作的平民送孩子过来。

    也有很多打零工的,白天来圣院学习,混一顿饭吃,晚上再去打零工,一天一顿也足够了。

    伯特莱姆倒是很兴奋——他总算有点事做了!

    之前他在圣院里什么都做不了,不许祭神,不许祷告,他们相当于被关在了这里。

    但圣院成了学校以后,他们作为老师,是能得到一点自由的!

    圣院足够大,一个老师可以带三四十个学生,神职人员们还没缓过神就走马上任,他们大约是闲的太久了,终于有点事做,反而十分投入。

    池晏也去旁听了几节课,发现他们教学生并不像他想的一样先教字母,再教单词,而是直接教文章。

    就是给孩子们一人一篇文章,先让他们背,背完以后对照着文章记下这篇文章里的单词。

    然后就是默写。

    效率很低,但好在多数是小孩,小孩的记性就是比成年好。

    无论学什么,越小学越好。

    比如一个孩子,父母是两个不同国家的人,他从小在一个混乱的语言环境下长大,但依旧能通两国语言,这是因为混血儿都很聪明吗?不见得。

    池晏还给神职人员们上了课,教他们数字和乘法口诀。

    与此同时,圣院那边又派人来了。

    这次圣院不跟池晏绕弯子,而是直白的告诉池晏——圣院长召见。

    池晏对圣院长并没有多少了解,还不如他对王后的了解深,他知道王后的身世,她的人生历程。

    但他对圣院长一无所知。

    圣院长多大年纪,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亲朋好友,他都不清楚。

    这次来的使臣是个池晏不认识的人。

    也就是说上一批回去的人,并没能糊弄到圣院,只是那时候圣院没能腾出手来管他,现在圣院能喘口气,就派人又来了。

    这次池晏没有给对方洗脑。

    洗了也没用,看来圣院并不全是蠢人。

    一般这种组织,蠢人是多数,但站在上层的人都不会蠢,他们只是利用信仰,把“工蚁”变成蠢货而已。

    “工蚁”不需要智慧,有了智慧,“工蚁”还会甘愿当“工蚁”吗?

    圣院内部的统治还会稳吗?

    人的贪欲不会变小,所以圣院就造出了一个不能存在贪欲的环境。

    但这是不符合人性的,长此以往,可能再过几百年,圣院要么变成一群傻子的聚集地,要么成为一个可怕的组织——这个组织只有一个声音,所有人都有同样的意志,那就太可怕了,邪教之所以可怕就是因为这个,他们可以让人丧失自己的思考能力,成为联合体,他们只有一个头脑,只听一个声音,只拥有一个意志,他们不会后退,只会向前!

    可惜时不允圣院,他们还没有走到那个地步,就迎来了危机。

    池晏甚至觉得,如果圣院真的发展到了那一步,那么即便他造出更多武器,也只能把他们杀光,而不能叫他们臣服。

    而人可以杀光,意志是杀不光的。

    池晏松了口气。

    幸好还没有发展到那个地步,幸好王室出了一个有脑子又有野心的王后。

    否则池晏都没有什么信心去跟圣院抗衡。

    池晏对克莱斯特说:“看来这次我必须去了。”

    克莱斯特还没说话,老管家就急急忙忙地说:“大人!那是圣院的地盘,他们要是想对您做什么……”

    池晏笑了笑:“我没那么傻,我不会引劲就戮的。”

    “如果我不去,我就不会知道圣院到底什么样,就不会知道圣院长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池晏微笑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一无所知,到时候像无头苍蝇一样冲进圣城吗?”

    老管家忽然往后退了一步,他神色有些复杂的说:“圣城还有王室。”

    老管家不蠢,他跟了池晏这么多年,看着池晏从一个小小的庄园主,从一个只知道发愁吃什么喝什么的少年长成了现在这副模样。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