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董卓军到来后,因为人数较多,牛辅勇猛、贾诩又擅长排兵布阵,两方你来我往地试探过几场,各自发现对方不好对付后,不约而同沉默下来。

    战况就此陷入僵局。

    便在这时,有人悄然拜访糜营。

    来人是朝中官吏,他从长安城南门出城,一路隐藏行踪来到糜营,为糜荏带来了一封信件。

    而写信之人,是当朝司徒兼尚书令,王允。

    信中这位司徒细数董卓自入京以来的罪状,其言辞切切,真诚地表达写信之人想要诛杀董卓的心愿,极尽诚恳地希望与糜荏里应外合,一同对付董卓。

    糜荏看罢信件,沉吟片刻。

    王允此人,他不大熟悉。

    他只知道对方出身并州太原王氏,早年是豫州刺史。他入京时王允因躲避党固之祸而隐居,先帝身亡之后、何进与蹇硕对峙时,王允才重新受何进征召回到京洛。

    而当时,他被派往幽州平叛,与对方缘悭一面。

    这会收到王允的信件,他自然需要仔细考虑。

    便召集麾下谋士,让他们都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众人的意见是可以与王允合作。

    他们这些随军的谋士都出于颍川,正是豫州的大郡。王允出任豫州刺史,与当地士族都有往来,他们大致留着对方勤政爱民,是个好官的印象。

    而且他在京洛中时,属于拥护天子一派的官吏。如今被迫西迁长安,想要诛杀董卓的心思一定是真的。

    总的来说,与王允合作,等于是在董卓眼皮子底下安插一个举足轻重的探子。这在非常时期,可以有想不到的妙用。

    糜荏颔首:便与他合作罢。

    他写了回信,等待回应。

    十日后,一人造访糜荏。

    却被董卓罢免的司空,杨彪。

    糜荏在京中为官时,杨彪的父亲杨赐还是司徒。当时他作为三公,与糜荏走得很近。受父亲影响,杨彪自然也与糜荏关系匪浅,一直在暗中期待糜荏重回京洛,清剿董卓军。

    现在,他终于等到了!

    一入糜荏营帐,杨彪便激动大拜道:糜国师,彪总算是等到您了!

    糜荏忙把人扶起来。

    得知杨彪是受王允托付,前来与他商议对付董卓的办法,糜荏又细细询问长安城中状况。

    杨彪一一回答。

    目前长安的情况其实非常不妙。凉州军虽强,但白波带领的黄巾军来势汹汹,颇有不攻破长安便不死不休的气势。他们人数多,叫李傕带领的五万凉州军不能分神。

    但白波与李傕总会分出胜负。

    要么是白波胜,攻破长安,那他们就会对上董卓残部与白波;要么是李傕胜,而后掉过头来与牛辅一起围攻他们。

    不管哪一种情况,都是他与曹操不愿看到的。

    麾下谋士们也纷纷皱眉,只是这会显然没有什么好的计策,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

    糜荏倒是从容不迫,浅啜一口清茶淡道:那便想个办法暗杀董卓吧。

    杀了董卓,凉州军群龙无首,大多人一定愿意投降。届时再派人对付黄巾军,才是最明智的策略。

    杨彪摇头叹息:国师您的这个想法,王司徒哪里没有想过?可董卓出行时身边一直有百余凉州军,将他护卫的密不透风,寻常人等哪里能轻易靠近!

    他们派遣的所有刺客,甚至全部都没能见到董卓的面就被解决了!

    糜荏道:杨公,先前您说董卓搜刮士族财产,劫掠美人供自己与麾下将士享乐,为何不从这个角度对付他们呢。

    杨彪愣了一下。

    而后听得糜荏道,董卓残害如此多的妇女、士族,里面一定有恨他入骨之人。

    不妨从这方面下手,找找对付他的办法。

    这头糜荏与杨彪商议对付董卓的办法,另一头贾诩也正献计牛辅,告诉他击败糜荏的办法。

    贾诩道:将军驻扎在此一月有余,我军却只与糜军发生过几次小规模的摩擦。不过管中窥豹,可以由此试探出糜军与我军处于势均力敌的状态,很难在短时间内攻下对方。

    牛辅闻言,紧紧皱了略显凶狠的剑眉:那以军师之见,我军当如何对抗那姓糜的?

    贾诩道:将军,敌军一方驻扎在孟津,一方驻兵成皋,占据敖仓,又建立营塞。他们之间表面上看只是相互扶持,一同逼迫我军,但实际上,他们的目的恐怕不是这个。

    他指着营帐之中的沙盘道:您看,一旦敌军建成营塞,必然易守难攻。我等为攻破糜军,必将兵力集中在这两处,反而将最为关键的地方暴露在敌军眼前。

    牛辅愣了一下:什么地方?

    贾诩直指某个不起眼的小道:武关。

    武关道历史悠久,乃是商周时候开辟。由长安东出,连接秦岭北侧灞水河谷,以及南侧丹水河谷。从这里出发,可以直取长安。

    牛辅瞳孔紧缩,来来回回在这几个地方看了好几遍,好半晌才反应过来,冷哼道:好啊,我道那姓糜的龟缩成皋做什么,原来打的竟是这般目的!幸好军师机智,看出那姓糜的计谋,否则可真要被他们偷袭成功!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