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因为承包款也是要分给村里的各家各户的。

    让利给自己人,并没有什么好讨价还价的。

    “小五,你真的要承包?”村长有些意外,“你不是要去京都读书吗?你承包下后,怎么管理?”

    而且,毕业后,也是要留在京都吧?

    “有阿公在啊。再说,有什么事村里人也会帮忙不是吗?”

    “是这样说。但这价钱......”村长看向陈楼上,就没有见过这么宠女儿的。这样的大事,竟然也任由陈小五做主。

    这十三座大山的承包价,可不是几百几千,可是以万计起的。

    陈楼上无奈,钱是陈小五自己赚的,怎么花当然也是她说了算。再说,陈楼上也希望农场人的生活越来越好。

    或许是带了九层后的亲爸滤镜,陈楼上觉得陈小五想要做什么,就一定能成功。陈小五想带着农场人致富,就绝对不会是一句空话。

    蜜汁信任,无法解释。

    村长叹口气,摇摇头。

    不过,有人愿意接手农场,村长也是高兴的。当初,如果不是他们村的人一起集资买下农场,现在的农场可能已经不存在了。

    不过,农场到了村委手里也没有多大的起色,每年分给村里人的钱并不多。

    “小五,你决定了?这些年,农场的收入,你也是看在眼里的。”村长是希望有人接手并把农场发展起来,但也不会坑人。

    农场的入手是透明的,每年每家能分多少钱,大家都知道,一算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每年分钱的时候,村委也会都会把果园、水库、橡胶园的收入罗列出来,贴在村委会的墙壁上。

    “收入真不多。”村长也很无奈,他已经尽力了。

    本应该最赚钱的果园每年都会因为台风季或者是交通等问题,而收益不理想,成为收入最低的一项。

    连水库、鱼塘都不比上。

    “村长爷爷,我有心理准备的。”陈白羽在农场长大,对农场的收入也是一清二楚的。

    不过,她暂时也没有太多的精力花费在农场上,她还要上学。

    之所以现在承包下来,就是怕会出什么意外,再让农场落得上辈子那样的下场。

    虽然,上辈子l化工集团是在她大学毕业工作后在出现,但谁知道这辈子会不会提前?

    所以,陈白羽要防范于未然,杜绝一切意外的可能。

    大唐农场的未来,是她的心结。

    陈白羽决定承包大唐农场的十三座大山,还有水库、鱼塘等的事情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

    大家都疑惑,陈白羽怎么会有这么多钱?然后村长说,是分期付款。陈白羽承包后,农场就不再是村委的了,农场的收入也不再分给各家人。

    但是,承包款是要分给各家各户的。

    所以,以后每个年都能拿到一笔承包款。

    只要有钱拿,村里人也不在意是农场收入,还是承包款。反正,这些年农场的收益不好,拿到的钱也不多。

    陈白羽要承包70年,这是能承包的最高年限。现在还能承包70年,以后会更少,50年,30年。

    陈白羽也不坑自己人,主动提出承包价格五年一调整。

    其实,村长一开始说十年一调整的,但陈白羽觉得她的初衷是带农场人发家致富,而不是她自己发财。

    所以,陈白羽愿意主动提出五年一调整。

    根本物价水平,根据生活水平来调整。

    因为大唐农场偏僻,所以承包价格很低,十三座大山再加上现有水库,还有村委所有的鱼塘等,一年才7万。

    7万看似很多,但平均亩算的话,还是陈白羽赚了。农场的大山不是那种偏高的陡峭的尖是四通八达。

    两省三县的交界。

    可惜,偏僻了些。

    而且,十三座山之间也要修路,以后发展起来了,要不要通车?还是全部靠工人?

    陈白羽需要好好的考虑。

    “至于那些坡地种什么,阿公比我清楚。”

    阿公又瞪了陈白羽一眼,“不清楚,你承包什么?”什么都不懂,就乱承包。

    “我想当农场主啊。大唐农场的农场主,听起来多带感?我这么漂亮,也算是娇俏农场主了。”

    “哈哈。是。很娇俏。”大叔公大笑起来,“如果不是我的身体不好,我还要帮小五打理果园,看水库呢。”

    “大叔公,你现在也可以帮我看水库啊。”

    “不了。”大叔公摇摇头,“老了。”

    不知不觉,大叔公已经七十多了。

    其实,在农场七十真的不老。

    很多七八十岁的老人还在放牛,放鸭呢。

    农场的空气好,环境好,长寿的人也多。但陈白羽并不想把这个宣传出去,不希望因此而吸引来更多的人。

    上辈子,肇庆有一个地方也被称为长寿之乡,然后很多开发商蜂拥而至,开发了不少的楼旁。

    住的人多了,其他一些配套设施也跟着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空气没有以前好了,居住环境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了。

    发展后和发展前的环境肯定是不能比的。

    不过,这个长寿之乡还是名副其实的,被评选为世界长寿之乡,超过八十岁的老人就有三千五百多人。

    其实,长寿之乡也有很多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例如配套的养老院、街口门诊等等。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