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其实,在农场也这样。

    农场人家在吃饭的时候喜欢端着碗站在家门口,如果看到别人家门口也站在人,然后就一边吃一边聊。

    说说自己家今天吃什么菜,问问别人家今天吃什么菜。

    如果有好菜,就要邀请别人过来夹一筷子。

    多少孩子小时候被喂饭的时候是从村头走到村尾?

    和城市邻居之间的冷漠关系不一样,农场人家很热情,很温暖。

    以前,陈白羽端着小碗喂小胖子的时候,也是从村头到村尾。小胖子在前面跑,她就端着小碗在后面跟着。

    有人看到她碗里的饭凉了,就会帮她换掉,凉的倒了喂鸡,然后给她盛热的。

    陈白羽很喜欢那种感觉。

    她很不喜欢别人用一种很凄凉或者很可怜的语气来说‘百家饭’,因为在她心里,‘百家饭’是很温暖的。

    像李天朗,他父母抛下他走了,一个五保户养着他。

    一个没有多少劳动能力的五保户真的能养大他?不能的。

    吃百家饭。

    这家给一些,那家给一点。

    齐心合力的把他养大,养好。

    这辈子,陈白羽的小时候很少端着碗跑,但上辈子她最喜欢的就是端着一个小木碗去别人家。

    特别是黄妈妈家,还有李白家,大堂伯家。

    黄妈妈家的饭菜最好,即使是一般的青菜,黄妈妈也能做得很精致。而大堂伯家因为卖猪肉,所以常有肉。

    大堂伯常说‘陈小五最精明。’

    记得曾经有一次,宇叔家里做饺子,她和稻子两个一人端着一个小木碗坐在宇叔家火庐的门槛上,左右一个当门神。

    等着吃饺子。

    因为她们两个坐在门槛上,妨碍了出入。

    宇叔就说,“你们两个坐到外面去,一会能吃了再叫你们。”

    陈白羽就站了起来,拉着稻子要走,还很傲娇的说,“稻子,我们回去吧。这是别人家的饺子,和我们没有关系。”

    陈白羽拉着稻子回家,心里不太高兴,和阿祖告状。

    阿祖说,过几天让阿婆做。陈白羽才高兴起来。

    宇叔发现陈白羽和稻子回去了后,还端来两大碗饺子。

    陈白羽一边忍着肚子咕咕叫的声音,一边很傲娇的拒绝,“我不喜欢吃别人家的饺子,我喜欢吃我阿婆做的饺子。我阿婆过几天做饺子,很香的饺子。”

    那时候,宇叔笑着捏捏她的小脸,“不喜欢吃就不吃吧。反正我家的饺子放了很多馅的。”

    陈白羽站在大门口,垫着脚看宇叔走远后,就急匆匆的闹着阿祖说要吃饺子。

    阿祖也没有笑话她,只是说‘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没有必要装模作样。’

    有很多事情,平时想不起来,但某个瞬间就会毫无征兆的出现在脑海。它不是什么特别有纪念意义,有记忆需要的事情,但它就是深深地被刻在了心底深处,然后在某个特定的时候,不经意的想起。

    然后发现,哦,原来这些小事,她都还没有忘记。

    顾延年已经很久没有回乡下老家了。

    家里没有了任何亲人。

    即使回来拜祭也是来去匆匆。从来没有和其他人有过交谈。当然,村里的人应该也不愿意和他交谈,应该都希望他赶紧离开吧。

    毕竟,心虚的人,总会怕在某个不经意间露出马脚。怕他会发现真相,总而追查。所以,每次他回来拜祭,大家都是能躲则躲,能避则避。

    以前,顾延年以为是自己的严肃吓着大家了。

    现在才知道,原来是因为心虚。

    大家不敢见他,所以才会见着他就绕路走。即使有小孩子想要和他打招呼,也会被大人急匆匆的抱走。

    以前,是他没有往那方面想。

    现在回想起来,村里人的表现处处是奇怪。

    一向爱贪图便宜的村里人看到他出息了,想到的不是想尽办法攀扯上来,认亲认戚找关系占便宜,而是远远避开。

    这本身就很可疑。

    只是,当时的他没多想。

    即使想,也绝对想不到村里人会联手逼死他全家。

    就因为他家有存粮,就因为他寄回来的钱票多。

    比别人多一口粮,也成了致命的罪。

    这次,顾延年没有第一时间去拜祭家人,而是先去了他出资建造的养老院,这是他送给家乡的礼物。

    是远近闻名的一坐高规格的养老院。

    里面设施齐备,还配有老人营养专家,专业的医生团队,锻炼娱乐设施等等。顾延年只有一个人,平时花费不大,很大一部分工资用在了养老院上。

    当时,他想的是让村里的老人有一个安然的晚年。

    现在想想,真tm的讽刺。

    这些人,曾经为了一口吃的而逼死了他的家人,而他却还真心实意的给他们养老。为了让他们有一个好晚年而出钱出力。

    也不知道泉下有知的父母会不会因此而死不瞑目?

    这些都是杀人凶手。

    杀父之仇就不共戴天,更不要说这些人杀害了他全家。

    顾延年站在养老院门口,一时间,百感交集,心口说不出的窒息感让他喘不过气来。

    养老院的门口,有一块一个人高的大石头,上面还有他的墨宝。当年,他写下的‘慈心养老院’的颜色还鲜艳着。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