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8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宋止:

    只是这戏本你是怎么想出来的?老陶心里有个疑问。

    宋止将手从他手里抽了出来,说:这故事是我闭门想出来的,莫名其妙就长在脑子里了。

    文人就是文人,脑子好使。老陶十分欣赏的看着他,仿佛自己挖到了宝,他说,宋先生,往后你就安安心心的为我赵家班写戏本,你只要写,我老陶就一定买,写多少我就买多少。

    那这戏?

    这戏我自然是要了,也保证会火。

    陶班主误会了他的意思。

    他现在可不在乎这些。

    在乎的是:那这戏的稿酬?老陶两腮一抽搐,谈到了这个敏感话题,他显得有些躲躲闪闪,只说:咱们暂时别谈稿酬,这戏本得先有了收益,我才能给你钱,总之,到时候若是赚得多,给你的自然也就多了,这比一次性给你一笔银

    子要划算的多吧?再说了,我对这戏本十分有信心,肯定火,肯定赚,到时候。

    拍着胸脯保证!

    虽说宋止不是贪财之人,可写这本子不就是为了置办几身衣服和修葺屋顶吗?

    他说:陶班主,这都快入冬了,我的情况你是知道的。

    知道知道,待会我就让人给你一袋米先拿回去,等这戏本我再让人调整调整,上了台赚了钱,大把的银子给你。

    这

    时间紧迫,先这么定了!

    宋止是个书呆子,但不是傻子。

    他知道陶班主在计算着什么,说白了就是到时候如果戏本进了钱,是多是少还不是陶班主说了算,分到他手里的,恐怕少之又少。

    但现在的燃眉之急,是解决温饱!

    毕竟已经没米下锅了。

    那好吧,一切就按照陶班主的意思。

    于是,宋止把戏本留下,杠了一袋沉甸甸的米回家了。

    陶班主便乐呵呵的捧着本子和戏班里的人开始紧锣密鼓的探讨起来。

    希望尽快将戏呈现出来!

    另一边。

    景容等人大概走了快一个月才过了宜城到了胡邑。

    十二月份的天,寒冷至极。

    路上也好,林子里也好,几乎处处都起了冻霜,树枝上挂满了冰条,晶莹剔透,闪烁着寒光。

    寒风瑟瑟,刮在脸上像刀子刮过一样。

    到了晚上,众人在一家林子里的客栈入住下来。

    客栈里形形色色的人都有,不止有胡邑人,还有很多大临商人在此就住。

    这也不奇怪,大临人和胡邑人本就有很多商业往来,进进出出,十分常见。

    景容为了不暴露身份,也乔装成到胡邑做丝绸生意的商人!

    大伙围桌坐下,点了几个小菜。

    小二问:各位大爷,要不要酒?

    景容:不必了,就上几个菜。

    好嘞!

    小二便去了。

    出门在外,还是山间客栈,喝酒总归是会误事的。

    纪云舒打量着周围,皆是一些在此落脚的商客。

    几乎把整个一楼大厅都挤满了,毕竟已经入冬,外面冷风嗖嗖,待上一晚恐怕会冻死!

    而人一多,自然也就热闹了。

    景容让身边几个人打起精神,不可松懈。

    他说:大概后天就能到义乌了,据说那里山清水秀,是个适合居住的好地方,若是累了,我们可以在那里多停留几天,不必忙着赶路。

    纪云舒点头:也好。

    这时

    旁边桌有个大临人突然提到嗓音说:前几天看的那出戏真是好看,下次我们要是再来,还要去看。

    那可不!有人附和。

    我最喜欢的还是里面鬼娘子唱的那几句。

    哪几句?看夫君在树下脱骨化成烟,我只得在坟前为你种黄土。

    第1048章 《鬼娘葬夫》

    看夫君在树下脱骨化成烟,我只得在坟前为你种黄土。

    那人说这两句戏词的时候,说得绘声绘色。

    甚至连连念了好几遍。

    意犹未尽!

    仿佛一闭上眼睛就能看到台上穿着戏服的鬼娘子挥着水袖在唱曲。

    那一幕,久久在脑海里回荡。

    那是多凄惨的故事啊!

    可不是吗?

    凄惨,却不凄美。

    那几个大临人说得痴痴爱爱。

    邻桌一男子问:你们说的是什么戏?有那么好看吗?

    这问题,顿时打开了两桌人的话匣子!

    方才念出戏词的大临男子冲着他说:你们大概还没去过义乌吧,等你到了那儿,一定要去听一听赵家班的戏,保证你与我一样贪恋那戏。

    此人用的不是喜欢二字,而是贪婪。

    这可就奇了怪了,现在的戏都难看死了。

    可我说的戏却好看。

    是吗?你你仔细说说, 怎么好看法?

    那戏名,叫《鬼娘葬夫》!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