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5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二十几年前的胡邑内战,也正是她和白音身世的关键。

    如今又听得恭左相口中提到的先王后和年幼的王子,她敏感的神经微微一抽。

    手心因此一紧。

    相爷,你是说,当年那场内战,先王后和王子逃出了王宫?恭左相抱着手里的灵位看着她,说:所有人都说他们根本没有逃出去,而是葬身在了那片火海里,但是我知道,他们确实逃走了,因为是我眼睁睁的看着他们上了马车离开的,但是,没过多久,禁卫军就

    已经去追了,至于死活,就不得而知。

    纪云舒心里一怔,继续问,那你可知道,禁卫军一路追到什么地方?还有年幼的王子,当时多大?带他们离开的人,又是谁?

    哈哈

    相爷,劳烦告知。

    她想知道答案。

    或许,真的是有关联。

    可恭左相身子轻晃,走到棺材旁,用手摸着冰冷的棺木,说:香你也上完了,我的故事你也听了,你走吧。

    下了逐客令。

    然而眼下这个时候,纪云舒确实也不好继续追问。

    她只好再次鞠了一躬。

    说:在下告辞。"

    便转身离开。

    没走多远,她就听到身后传来府上丫头和小厮的声音。

    老爷,老爷

    快,快去喊大夫来。

    老爷你醒醒啊!少爷尸骨未寒,你可千万不要出事啊。

    唉声吟绝。

    纪云舒也十分痛心。

    她出了恭府,上了那辆停放在远处的马车。

    她一进去,李成就赶紧问:如何?

    纪云舒道:香已经为你上了。

    哎!李成一脸难受,又问,那相爷如何?

    失去唯一的儿子,白发人送黑发人,又如何能好呢?

    哎!又是一声叹息。

    车厢内陷入了沉默。

    纪云舒忽然问:成世子,你可清楚当年胡邑内战一事?

    李成摇摇头:我当时也只有几岁,不是很清楚,你也知道我对朝中的事从来不上心,你问这个做什么?

    没事!

    景容却意味深长的看了她一眼。

    这时

    外头的马夫冲着里面问了句:大人,现在去哪儿?

    李成回神,吩咐:去户部。

    户部?

    纪云舒和景容互看了一眼。

    李成便一边将那份手谕拿出来,一边解释道:我们之间说好的,只要你们帮我把案子破了,我就带你们去户部。

    继而将手谕打开。

    景容拿过来一看。

    这是翰林院下的手谕?

    没错,只有翰林院的手谕可以不用惊动大王那边,拿着它,就可以直接进户部了。

    景容瞬间洞悉一切:看样子,这是恭士林帮的忙。

    李成点头:是我之前就拜托他的事,本以为他都忘了,没想到那晚我去刑部大牢见他的时候,他拿给我了。

    不得不说,恭士林确实是个好人。

    而关于他杀人的原因,李成知道,纪云舒也知道,景容也看透一切,但是三人心照不宣。

    等马车到了户部,李成从马车的坐板下取出两件城司部的侍卫服。

    递给二人。

    说:你们把衣服套上,我带你们进去也方便。

    景容和纪云舒便随手将衣服套在身上,下了马车。

    户部门外的小官见到李成,赶紧迎上去:这不是城司部的李大人吗?怎么突然来这里了?

    李成破了杜慕白和城门口的石头这桩大案子,大王也对他进行了嘉赏,也可入朝,这莫大的殊荣不是人人都有的。

    户部的人见到他自然好声好气。

    李成也直接说:司部有些东西要查,要去档案室一趟。

    可有文书?

    他将翰林院的手谕拿了出来,说:原本是要麻烦翰林院那边帮忙来查,可还是自己亲自来一趟妥当些,就自己过来了。

    小官将手谕拿了过去。

    仔细瞧了瞧。

    上面的印章不会错。

    是真的!既然如此,那李大人里面请,我将这份手谕拿去给尚书大人看看,你稍等

    第1281章 风流债?

    小官将二人领了进去。

    然后找来了户部尚书刘旦。

    刘旦看了一眼李成,便拿着那份手谕左看看右看看。

    两撇小胡子吹啊吹的。

    像是一定要在那份手谕上倒腾出个什么端倪来才罢休似的。

    经过一番努力,总算揪出了个问题。

    他指着上面一个印章:李大人,这印章好像是刚刚犯了死罪的恭大人的印章吧?

    手谕上,一共两个章。

    翰林院学士盖了一个。

    恭士林也盖了一个。

    李成点头:是他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