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1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此刻,第四重天碑第一,早已经换了个名字。

    ——赵卓。

    昆吾,横虚真人座下大弟子。

    只是江源的目光,却不受控制地下滑,落在天碑第二个名字上——曲正风。

    几乎整个十九洲的修士都知道。

    这一座天碑,曾是这一位崖山大弟子或者说二弟子的“绝对领域”,多少元婴期修士,即便修炼到了出窍,也不曾将他从天碑上挤下去。

    直到去年小会时,他叛出崖山,一朝突破……

    天碑上的名字,才换了昆吾“赵卓”。

    算算时间,也不过才一年而已。

    一年前,小会结束后那一场青峰庵隐界的追寻与试炼,只有白月谷药女陆香冷、封魔剑派夏侯赦并五夷宗如花公子平安归来。

    至于无门无派的左流、崖山的大师姐见愁、昆吾真传弟子谢不臣……

    不是音讯全无,便是危在旦夕。

    没有人知道,中途发生了什么意外。

    但有人言之凿凿地传:因着门下两位得意弟子出事,崖山扶道山人与横虚真人两大巨擘,险些在西海禅宗大打出手。

    与传言相对的,便是崖山昆吾两大宗门间的关系,一下降至了冰点。

    十九洲局势,顿时变得微妙起来。

    现在,只怕还要再添上一个“明日星海新剑皇”曲正风……

    这一刻,江源只感觉到了一种暗潮汹涌。

    只是此时此刻,站在这清冷广场九重天碑下的,只有他一个,知道明日星海剧变的,也只有他一个……

    再没有别人,能看到他面上那隐忧与迷茫的复杂表情。

    海风吹拂而来,江源就这样看了许久,直到感觉身上竟已没有了半点温度,才想起自己要回望江楼,传回三位长老殒身的噩耗,传回曲正风那一句话。

    于是冰冷僵硬的身体一晃,他就要转身。

    可就在他脚步一动,即将离开的那一个刹那……

    第三重金丹天碑、第四重元婴天碑上,竟几乎同时,接连地炸起了一团耀眼的白光,照得整片广场、整片暗蓝的天幕——

    亮如白昼!

    “这是?”

    江源的双眼,被这刺目的光芒照得不大睁得开,直到光芒稍减,才能勉强看清楚天碑上发生的变化。

    那竟然是……

    两个一模一样的名字!

    这一瞬间,他两只脚就像被钉在了原地一样,再也迈不开半步,面上更是露出了一种惊愕到极致的表情!

    “怎么可能……”

    ……

    一枚炸雷,就这样,在一个如此寂寂的清晨,投落到了西海广场上,投落到了中域左三千,甚至……

    投落到了广袤的十九洲大地。

    让原本就汹涌的暗流,更加汹涌。

    只是此时此刻,没有一个人知道,这个惊世骇俗的“始作俑者”,到底身处何方,又将在何时归来。

    就连“始作俑者”自己,也不知道。

    见愁的意识,已经陷入了一片昏沉中。

    九头鸟说,秦广王乃是极域“规则”产生灵智后的化身,本身就是“规则”。

    即便是其信手一掌,又岂是她能抵挡?

    若非此次一步进阶元婴,且有雾中仙在石珠中留下的“机缘”在,只怕她再有逆风翻盘的本事,也早灰飞烟灭了。

    对掌之时,“翻天印”虽厉害,堪与秦广王一较高下,可见愁本身与秦广王差距太大。

    秦广王可在这一掌之下安然无恙,见愁却不能。

    两掌相撞时的余力,几乎瞬间波及了她,带着她的身体,朝着释天造化阵外、朝着那模糊的乱流、朝着那灰黑的混沌、朝着那无尽黑暗的虚空而去……

    那是一种极其难以言喻的感觉。

    就好像是一不小心,投入了大江之中,人随江流而走,有时坦荡一片平静,有时混乱万千激荡。

    周遭所见,尽是幽暗。

    见愁闭着眼,难以睁开,意识仿佛随着潮汐起伏,只觉好像身处于苍茫群星之间,用那有限的生命,在无限的宇宙中飘荡……

    不知归处。

    完全无法掌控自己的方向,不知自己将去往何方;

    完全无法感知时间的流逝,不知到底是一弹指,还是千万载。

    她只知道,在或许短暂也或许“漫长”的漂流过后,寂静得没有半点动静的世界里,忽然传来了云气呼啸、闷雷滚动之声……

    有一丝微光,从她微闭的眼缝里,透了进来。

    第十卷 :明日星海

    第314章 流光太匆匆

    “一晃竟已六十年了……”

    明日星海东面一座山清水秀的谷中,建起楼阁重重。

    为药王一命先生效命多年的多宝道人周钧,举目看着头顶这一块写着“扫尘斋”三字的匾额,不由叹了一声。

    这一块匾额,通体漆黑,乃是用独生在东海海峡的“三株木”所制。

    六十年前,为庆贺一命先生炼制出一枚八品宝丹,明日星海诸方势力皆送来了贺礼,以示善意。

    那一位手染血腥的新剑皇,人虽没到,却也将这块三株木送来。

    一命先生看了这块木头良久,终于还是长叹了一声,以天方墨在这块木头上,书了“扫尘斋”三字,从此挂在了扫尘斋谷口大门上方。

    一挂,便挂到了今天。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