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永昌长公主走近看了一眼,然后狠狠倒吸口凉气,“她……她是京兆尹家的嫡次女,名唤姜梨。”

    晋王嗯了声,将画轴合上,“就她吧!”

    第369章 姜梨

    傍晚程五郎下衙,亲自去东宫接赫连景。

    赫连景不是第一次见程五郎了,以前在宣宁县他们就认识,但这还是他头回以「侄子」的身份面对程五郎。

    那声「小叔叔」,怎么也喊不出口。

    程五郎见他拘谨,微笑着走上前,自然而然地从他手里接过小包袱,“东西都收拾完了吗?”

    赫连景点点头,闷着脑袋朝前走了几步。

    身后突然传来声音,“小景儿!”

    程五郎回头,就见程三宝趴在窗台上,小脸上明显有着对新环境的不适应。

    赫连景顿住脚步。

    程三宝想了半天,开口却只剩一句,“明天你要早点儿来啊!”

    “嗯。”赫连景没转身,应了声就大步往外走。

    程五郎将赫连景的小包袱挎在自己肩上,望着程三宝,“三……小殿下以后多保重吧。”

    程三宝一听他说话就马上背过身去,眼圈红了,也湿了。

    程五郎轻叹一声,即便是大人都承受不了这样突如其来的变故,更何况他们还只是两个半大孩子。

    回程的马车上,赫连景一句话都没说,程五郎也没强行扯话题。

    新环境新身份是需要适应的,总得一步一步来。

    马车在大门外停下,隔着两堵墙,赫连景都能听到庭院里传来小孩子欢快的嬉闹声。

    他跟在程五郎身后走进去。

    院里是何初旭在和小四宝玩儿踢毽子。

    听到动静,一大一小的动作停了下来。

    看到赫连景,何初旭满心复杂。

    出事之前,这孩子还喊他一声表叔,不过短短两个多月,身份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小四宝则是扔了毽子走过去,小眼神儿直往赫连景身后瞄,“哥哥呢?”

    程五郎说:“小景儿也是你哥哥。”

    小四宝一脸抗拒,随即委屈巴巴道:“不是哥哥。”

    “怎么不是哥哥了?”林水瑶走出来,笑着捏捏他的包子脸,“小景儿跟三宝是好兄弟,你管三宝叫哥哥,那管小景儿叫什么?”

    小四宝歪着脑袋想了想,半晌才嘟着小嘴回:“哥哥——”

    “这才对嘛!”林水瑶奖励他一个亲亲,又让他去把自己好吃的好玩儿的拿出来给哥哥吃给哥哥玩儿。

    小四宝仰着脑袋打量了赫连景好半天,这才撒丫子跑回房间,不多会儿把他的零嘴和玩具搬了一大堆出来,还顺手拖了张垫子垫上,他一个鸭子坐先坐上去,又让赫连景来陪他玩儿。

    那一声奶气未脱的「哥哥」,听得赫连景心里一软,他缓缓走过去跪坐在垫子上。

    小四宝伸手从油纸包里面捏出一颗松子糖送到他嘴边,“呐……哥哥吃糖。”

    赫连景张口,松子糖被小四宝送到他嘴里,一股清甜自舌尖蔓延开。

    “小四宝,以后要对哥哥好,听到没?”林水瑶在旁边笑着叮嘱。

    小家伙的适应能力很强,不过一刻钟的时间,先前的隔阂全不见了,哥哥长哥哥短地叫着。

    程五郎留意到,赫连景面上的拘谨因为小四宝在一点点消散,神情变得柔和。

    他弯了弯唇角,与林水瑶一块儿进了厅屋。

    程婆子先前听到热闹声,往窗外瞄了一眼,大概猜到了什么情况。

    见五郎小两口进来,她低声问:“那孩子,就是大郎家的亲生儿子?”

    程五郎颔首。

    程婆子以前在宣宁县就见过赫连景,她知道这孩子优秀,但在她心里,自家的三宝更优秀。

    可谁能想到,两个孩子竟然在八年前就被调换了,赫连景才是他们家的亲孙子。

    程婆子心里还惦记着三宝,又怕赫连景不适应,见着她会膈应,刚才都没敢出去。

    “娘,我就不强迫他进来给您行礼了,让小景儿慢慢适应吧。”程五郎坐下来。

    程婆子有些担心,“他以前在宫里过的是锦衣玉食的日子,突然来了咱家,会不会接受不了?要不你一会儿问问他,屋子里还缺啥少啥,咱能添的,尽量给添上,别让孩子心里堵。”

    程五郎点头应声。

    林水瑶在他旁边坐了,顺嘴问,“相公,给大哥写信了吗?”

    大郎毕竟是小景儿的生父,如今小景儿回来认祖归宗了,大郎不能不在场。

    “没来得及。”程五郎说:“我待会儿写。”

    林水瑶想了下,“你顺便让他把镇上的铺子给关了呗?或者转给姐夫也行,爹都一把年纪了,该是享清福的时候,不能再没日没夜地操劳了,让大哥到时候把爹一块儿给带来。”

    程婆子愣了一下,“我还合计着过些日子就回去呢。怎么,你们还想把老头子也接来?”

    林水瑶好笑,“娘,您来都来了,还回去干嘛呀?”

    程婆子满面愁容,“家里牛羊牲口还有那么多田,你二哥二嫂哪能操心得过来。”

    “这些都是小事儿。”林水瑶走过来,给婆婆捏了捏肩,“牛羊家禽,他们能养则养,不能养,该杀杀,该卖卖。田里的活儿更简单了,实在忙不过来,雇长工呗,只要工钱合理,就不愁没人给他们家干活儿。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