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小朋友妈妈看到这种情况,也不敢问她要了,怕她讹自己,连忙带着哭哭啼啼的小朋友走了。

    时璟辞揽住蒲桃的肩膀:“它们太渴望自由。”

    听到他的声音,蒲桃带着哭腔道歉:“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呜呜呜,她怎么那么笨!

    “有什么对不起的?你不是刚好在发愁等会儿怎么回家吗?现在问题解决了。”

    眼泪顺着脸颊滑落,时璟辞让她面对自己,他用拇指给她擦掉眼泪:“你把小朋友都吓跑了,还哭?”

    蒲桃这才想起刚才的那个孩子,她红着眼睛回头一看,果然早已经不见了人影。

    “我就是想送给他一个,怎么就没拿好呢?”她委屈的不断自责。

    时璟辞:“几个气球而已,不要哭了,以后再买。”

    “不买了,太贵了!”她用手背擦擦眼泪。

    “好,不买了。不哭,嗯?”他轻声哄着她。

    蒲桃还是想哭,六千块钱就这样飞了,太可惜了!

    时璟辞:“大家都在看我们,你再哭下去,我就被当成渣男了。”

    “你本来就是!”蒲桃故意说道。

    “我抛妻弃子了,还是脚踏两只船了?”

    “你没有脚踏两只船,你踏了十八只船。”

    时璟辞:“……”

    看在她还在难过的份上,他不跟她计较。

    片刻后,蒲桃擦干眼泪:“你就不心疼吗?”

    肯定还会心疼的吧?毕竟六千块呢!

    “心疼什么?你?”的确心疼,哭得眼睛鼻子都是红的。

    “气球!还有六千块!”

    时璟辞:“钱都是身外之物,有什么好心疼的。”

    再说她刚才不是挺高兴的吗?六千多块买她片刻笑容也值了。

    蒲桃:“……”

    败家!

    接下来,蒲桃把仅剩的两个气球存到服务台,和时璟辞一起进了冰雪世界。

    他们提前准备的有厚衣服。不,准确来说,是蒲桃准备的有。

    时璟辞还是短袖和长裤,蒲桃裹了件长款羽绒服。

    她拉着他往电动摩托车那里走去:“我们骑这个吧?”

    时璟辞:“我在门口等你。”

    “我们可以共骑一辆的,你看人家都骑了。”

    第158章 结婚一周年

    里面有小情侣共骑一辆,也有大人带着孩子。

    时璟辞看着那幼稚到极点的东西,真的不想碰,但当他看到蒲桃眼中的期待时,不由自主的点点头:“好……”

    “走!”蒲桃拉住他的手,她付过钱一起走了进去。

    时璟辞人高,坐在上面有点别扭,电动摩托车在他的映衬下,显得很小很小。

    蒲桃坐进他的怀里,他从后面搂着她,她在前面掌控方向。

    听着她的笑声,他在她耳边问道:“喜欢?”

    “喜欢。”当然,她喜欢的不是雪地摩托车,而是和他一起骑摩托。

    “下次带你去骑真的。”

    “我不,我整天骑电动车,那个跟摩托车差不多。”

    时璟辞想起她粉粉嫩嫩的小毛驴,无声笑笑:“带你去骑越野摩托,比这些都刺激。”

    “要去野外吗?”

    “都可以。”

    “那好!”

    随后蒲桃又拉着他坐上炫彩旋转木马,男人坐在上面脸色黑如锅底,如果不是蒲桃,他绝对不会靠近这么幼稚的东西。

    还去了糖果屋,买了彩色软糖和棉花糖。

    从游乐场出来,外面的天已经黑透了。

    蒲桃把最后两个气球也送给别的小朋友了,手里只提着一些糖果。

    时璟辞陪着蒲桃疯玩了一下午,晚上带她去吃了烤鱼,回到家蒲桃累到刚洗完澡倒头就睡。

    第二天上午时璟辞还在她睡梦中就走了,他又恢复了忙碌的生活。

    天气太热,蒲桃哪里都没去,就整天在店铺里泡着,摆弄她一亩三分地的草药。

    他们结婚一周年的那天,蒲桃给时璟辞买了一部手机,最新款黑色的,两万块呢!

    她都没舍得给自己换。

    买好以后她本来想亲自送到时璟辞单位的,但后来才知道他根本就没在九洲城。

    具体在哪,他在信息中没透漏,蒲桃当然没多问。

    国庆节那几天,大家都出去旅游了。

    蒲桃本想一直窝在药店里,但无意间得知时璟辞就在东湖市,许久未见过自家老公的她再次萌发出偷偷跑去见他的想法。

    这次她不知道时璟辞具体位置,只知道在那个市里。

    去了也不一定能见到时璟辞,她就当出去走走吧!蒲桃就不信这次还能碰到和时璟辞暧昧的女人!

    买过票,她拉着行李箱坐高铁一个多小时就到了东湖市区。

    入住的酒店她提前预定的,就在闹市区,楼下就是小吃一条街。

    她在这里呆了三天都没等到时璟辞联系她,蒲桃都放弃了,订了第二天的票决定打道回府。

    晚上她出酒店跟着导航去找吃的,她是在某书上看到一家老字号烩面,很好吃,吃货的心瞬间蠢蠢欲动,立刻决定去尝尝。

    她坐二十分钟地铁才到,老字号烩面馆门口排了很多人,最起码有十几个。

    她背着双肩包站在原地打量着面馆门头,低调又简单,里面高朋满座。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