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和对大姐不一样。
    上回吃饭,外婆和大姐大姐夫、甚至和满山都说过话,唯独没咋搭理她。
    可今日却有点不同。
    像是刚才她被外甥女“揭短”,给她臊的不行在后院关鸡架,是外婆喊的:“回来吃饭”,怕她不好意思,还拍拍身边的凳子让挨着坐。
    沈秀花不知道二孙女在琢磨她前后不一的态度问题。
    要是知晓,秀花定会说:
    “瞅你上次来和满山那别别扭扭样,一看就是个没出息的货,凭啥给你好脸。
    咋的,埋怨你爹给你嫁了猎户哇。
    不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只提就冲你那半死不活的样,给你嫁富户也会过散花子,早晚被休的命。”
    沈秀花的婚姻观,一向是两口子有劲儿一处使。
    只要一处使劲儿,穷些咱不怕,早早晚晚会越过越好。咱不和人家比,咱就和自家当初的穷日子比。你看着吧,准能过好。
    而没有拧成一股绳的心气,只会瞎抱怨混日子,倒是好日子也会过孬。
    沈秀花羡慕所有结发夫妻能搭伴过到老,也讨厌那些不知道惜福、不知道珍惜身边人的人。自然看不上那样的小豆。
    但这回二孙女明显变得不一样啦,尤其是甜水那句亲嘴。
    沈秀花才不管在哪里亲嘴尴不尴尬,外面又咋啦?只要是真的小两口,管是在哪办事都合适,又没办别人。
    而且这只能说明很急迫嘛,感情好,她懂。
    二孙女小豆给外婆夹菜,秀花吃了。
    小麦抬起笑脸看外婆,都说自己和外婆长得像,自然就亲近,也给夹菜。
    沈秀花却挥一下筷子:“吃你的吧。”
    看出来没?反正小豆是看出来啦,外婆对她的不屑忽然转移,转给了小妹。
    没错,秀花看到小麦造的那样就来气。
    刚才向小麦打听两句:“过的咋样。”
    没出息的玩意儿回句:“挺好。”
    挺好个屁。
    理解不回娘家诉苦是好心,那也挡不住烦这样不争气的。
    而最不争气的要属她闺女白玉兰,还拿小麦那话当真啦,夸这大米是老罗家给的。
    还有刚才,玉兰也不给她舀粥,你就说,生这么个闺女气不气人吧。
    沈秀花完全忘了早上走,将白玉兰气哭那事儿。
    尤其是空手回来的,针头线脑都没添。
    这简直是让白玉兰心堵。
    白玉兰问秀花,早上孩她爹给你带走的银钱呢。
    老娘回答:“你不问我还想说呢,他挺大个老爷们,身上就那么几个铜板,够干啥的。买俩肉包子吃啦,还买了几块饴糖。”
    白玉兰扯着老娘,特意躲开姑爷子们的视线,愣是从老娘手里不是好气的抠走了饴糖。
    这么大岁数吃啥吃,都给甜水。
    感觉老娘才来几日,就要被气疯。
    所以啊,白玉兰是故意的,你老还喝什么粥。真自私啊,在城里说买肉包子就买。
    朱兴德吃差不多了,一抹嘴道:“外婆,爹、娘,俺们分家啦。”
    沈秀花立即抬头。
    朱兴德和这老太太很是心有灵犀,瞅着外婆不用问就回答道:“还行,没咋吃大亏。你们听我说哈,都分来啥啦……”
    第四十一章 你的答案
    朱兴德说完分家事宜。
    左老汉叹口气:“你爷知晓,心里会难受。老人都不愿意分家。他前脚倒下,你们后脚就背着他分了。看看能瞒两天是两天,一点一点告诉,别刺激到他。”
    白玉兰随着这话点点头,表示赞同。
    做丈母娘的面上强装严肃,实际心里很高兴。
    听说连房子回头都要调换,更高兴的想拍巴掌。
    分家好啊,不用一个锅里搅食,谁吃多吃少的,少了许多口角麻烦。
    省得大闺女那几位嫂子不是善茬,一天天不是这事就是那事。
    她就听说过,老朱家那几位儿媳回娘家,没轻了讲究她大闺女。
    说什么成亲当日,德子给她闺女端洗脚水。
    她呸,她闺女哪里是那种不贤惠的人。
    即便真端了,那些嫂子为人也不咋滴,盯着小叔子屋里的事,也不怕长针眼儿。
    她当初听到这话气坏啦。
    说句不好听的,她就是不稀得做那碎嘴子人,担心给大闺女和大姑爷惹麻烦。
    要不然,她大闺女回家也有悄悄告诉过,说东西屋住着,大德子那三嫂叫唤声可大,有时候还总是在后半夜办那事。
    夜里静,说给甜水都吵醒过,孩子起来坐炕上发懵,问那是啥声。
    那不比端洗脚水不要脸?拢共那么大点儿地方,又不隔音,都不知晓将棉被蒙头上,帕子堵嘴里,朱家是你一人的啊?
    而左老汉听完分家那事,还在心里琢磨着:
    大姑爷分得八亩地。
    那八亩啥粮食作物都有,最金贵的是麦子。
    得,不用大姑爷帮自家,他倒是要去帮大姑爷秋收。
    秋收是大事,可别等天不好啦,一场大风撸了杆。哭都没处哭。
    今儿,村里几位老庄稼把式还说,瞅西面那边的天不咋好,不行提前抢收。
    “爹,娘,这银钱帮我们管着,眼下藏那面不放心。”朱兴德说着话,一个包袱递过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