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握笔的手,不禁松了攥,攥了松。
    他媳妇说的那些理由,他都不否认。
    这要不是他亲媳妇,他指定让跟着去。
    他也知道离开双胞胎儿子,小麦心里只会比他更舍不得,为了他,能做这个决定并不容易,却反过来还要推心置腹求他。
    别的女人是想要这要那求夫君。
    他家小麦,却是为陪他一起吃苦患难在求他。
    触及左小麦的目光,罗峻熙到底没将话说死,他有些躲避的磨叽道:“问问岳父岳母吧,还有姐姐姐夫们,这事儿我一人没法做主。再着,还有好几个月才会出门,也要看看你到时的身体状况才会决定,你是生了俩孩子的人,身体还没养好。”
    但两个半月后,左小麦裹得严严实实,以男装打扮随队伍出发了。他们夫妻俩情不自禁一起回眸看向娘家方向,那里有他俩的儿子。
    第三百三十三章 齐整整的篱笆园,一片小新房
    朱兴德他们离开前这段日子,家里接连发生了许多事。
    先是县尉一身官衣,亲自来游寒村张贴征人训示。
    面对以游寒村为中心附近七个村庄,进行“朝廷有难,人人有责”的训告。
    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即便县尉一改常态,软硬皆施。
    讲明了知县大人没对这里强征脚夫,是想让大家自觉加入送酒队伍。
    酒和粮对前线同样重要,都是官衙之任务。
    如若不主动报名,将采取和其他村落同样的强征令。
    到时候就不是你主动了,是名额落在各村各户头上,选中后你不去也得去。
    然,七个村加一起,只有十三个人受这番鼓动翻涌情绪,一时激动脱离家人掌控报了名。
    且细问过后才知晓。
    这十三个人,最主要原因还是知道要运的是左家酒,以前他们跟队伍去边境运过,挣过左家的钱、擎过左家的恩。
    有几人打小还叫朱兴德一声德哥。
    有这两方面原因在,才打算跟着一起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这十三人比较想得开,反正在家混一冬也就那么回事儿吧,还不如出门豁出去干一场。
    再之后就没人报名了。
    当时场面别提多尴尬,闹的各村里正好一个没脸。
    各村里正都瞧见了,其实有些热血小子还是很关心战事的,听闻打的很不顺利咬牙切齿,恨不得立马拎起菜刀去报仇雪恨。
    咋可能会不爱国呢,城门要是破了,哪里来的小家。大道理都懂,奈何亲娘老子死死把住他们的胳膊,不让他们开口不准报名。
    县尉也正是因为瞧出来这点,才打算硬着头皮继续劝诫,不得不在当晚住下。
    却难免私下喝了几口酒埋怨起来。
    县尉和手下抱怨说:“真不明白为何要惯着这些人,就该强征,这样才会省出许多口水麻烦。我始终认为,要是让大家主动,还不如用鞭子抽来得快,哪里有那么多义士。想靠自觉太难了。”
    这话正好让送饭的左里正听到。
    吓的左里正,连夜召集老伙计们。
    左里正和其他几位里正凑到一起,面色郑重道:
    “不行啊,咱得赶紧想办法,再磨蹭下去要坏事,我们绝对不能敬酒不吃吃罚酒。
    要知道眼下才是最好的状况。
    毕竟现在咱们还有个主动权,有个好名声,知县大人会记得咱这几个村的。
    且我们也对村里各家情况有了解,知道谁体格好,去了不会哆嗦乱颤吓死,差一不二人手够用就能完事儿。
    但你要等到强征下来,将官府惹恼,开口就一句命令:一户出一人,那大伙才叫等屁吃呢,咱全都不会落下个好字。”
    左里正怕这些人看不透,还细掰扯一番说道:
    “而且你当咱有主动权是看了谁的面子?那是看在左家酒的面子上。德子又在县衙给知县大人说的热血沸腾,这才相信会有许多人踊跃报名。也能看出来,其实知县大人本意不想按着咱老百姓的头去做事,这才由此一番情境。”
    另几人听完,急忙表示道:“这里的弯弯绕绕俺们是清楚的,县尉大人到了也有提过这茬。可是问题来了,和大伙是讲不通道理的,大伙不报名,我们也没招。这样吧,老哥,你给咱几人拿个主意。只要你说让咱咋办,咱几个立马就去办。”
    左里正沉吟:“只能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了。”
    情怀不当饱饭,大道理劝不通装傻装睡的人,上钱。
    如此,这件事才算落幕。
    银钱是由七个村集体凑的,以户为单位,每户都要捐钱。
    掏不出来钱的去借,各里正很强势,不给记账,要不然你家就出人。
    然后再用集资凑出来的银钱,用来悬赏运酒者。
    钱的数目一出,不是白用你跑一趟,果然穷苦人家有些做亲生父母的都不拦着了,他们也不用谁再多劝,立马进入下一阶段,开始自我说服:
    谁说的去边境就会送死?要是真那样,左家那种盖得起大房子的人家,咋可能会让三个姑爷全去?
    左家有钱的人家都能去,咱光脚的怕个啥。
    再着这么多人要在家里猫冬吃饭,只要出一个子孙就能挣回不少银钱,回头拿回钱能买不少粮食吃,想想种种好处,心里刺挠,报名。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