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页
“前天公社开会说了这事,让各村各生产队回来认真思考,开动脑筋,说别人已经大步往前走了,咱们不能原地踏步,不进步那就是退步了。”
这就叫“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公社领导说的也有道理。”
村长叹了口气,“我知道有道理,可这事情怎么整呢,也没人拿个章程出来,这不,你是大学生,还是学经济的,我就过来找你聊聊,看看你能不能给我出个主意。”
赵东林吐了口烟圈点头,坚毅的眉眼在烟雾中有种无法形容的味道。
他也没有立刻回答,毕竟他现在不在村里做事,说什么话怎么说都的斟酌一二。
“前几天我看报纸,中央正式批准两个沿海省份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这就说明咱们国家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改变,要加快经济建设,小岗村的土地承包制度也给了大家启发,那就是如何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达到生产效率最大化。”
赵东林在省城生活了一年多,知道整个社会环境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上河村之外,甚至是胜利公社之外,很多事物悄然发生着变化。
七八年他们去省城,佳慧借着电影院的场地做起了生意,是城里第一拨摆摊的,当时他们也害怕相关部门找麻烦,事实上,一切安然无恙,特别是生意交给朱老板后,只有工商局的人督促办了相关手续,并没有人出来制止。
过了几个月,有人开始模仿他们的生意,朱老板找佳慧买了几个方子,生意越做越红火,上次遇到朱老板,他坦诚已经赚了几万块,正准备开一家小吃店。
他还挺不好意思,觉得那六千块钱少给了。
当然,这些都是次要的,赵东林之所以想起这些,是因为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整个社会正在发生着巨变,这个变化是点滴间积累的,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村长仔细咀嚼着赵东林的话,皱着眉问,“你的意思是,咱们也搞大包干?”
赵东林笑着点了下烟灰,看着院子里那颗枣树,前几年快“病”起了,后来把坏的枝丫锯掉,嫁接了新的枝丫,这才焕发了新的生机。
经济或许也是如此,将坏的部分摒弃,做一些恰当的改变,一定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变化。
但这些话他不能直接说出来,他现在的身份只是一位学生,只能点到即止。
“这只是我的浅见,咱们村的发展规划,还得由村长您来费心。”
村长听后哈哈大笑两声,拍着赵东林的肩感慨道,“你还是没变啊,说话做事都这么谨慎,不过今年跟你聊了几句,我收获挺大,回去就写份材料到公社找钟主任去,到时候你跟我一起去啊,钟主任还经常提起你呢。”
赵东林笑着应下了。
村长说完话就告辞离开,赵东林送他出院门,刚好遇见摘了菱角回来的佳慧跟美香。
“哎,村长?您怎么来啦?”
“我来找东林说几句话。”
村长看着两人,笑的一脸和颜悦色。
“美香,听说你毕业了,在县城教书了。”
美香笑着点头。
“好啊,学有所成,你们都是咱们村的优秀年轻人。”
说完,村长挥手离开,佳慧留他吃饭他也婉言谢绝了。
跟赵东林谈了四十来分钟,他脑子里有了不少想法,得赶紧回去写下来。
第八十一章
“村长找你有事啊?”
佳慧手里提着菜篮子, 菜篮子里装的是新鲜的菱角, 赵东林从佳慧手里接过菜篮子, 两人一起进了院子。
“问我土改的事儿, 我就把小岗村的事跟他说了, 他让我过两天一起去公社找钟主任汇报情况。”
赵东林是学经济的,土地改革也属于经济改革的范畴, 参与其中对他而言是一次重要的实践经验。
放假前教授布置了作业, 让他们思考并观察现行国情及政策下经济发展的趋势,赵东林准备将课题列为土地改革。
佳慧对这件事没有发表什么意见,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穿越者,她知道土地改革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过不了多久全国农村都要推行这一制度。
“我上次想了个事忘了跟你提了,你说让大姐跟姐夫一起去县里做生意怎么样?在学校附近开个小饭馆, 只要做的好吃不愁没生意的。我上次去美香学校看了周边环境, 附近都是居民区,人流量充足, 非常适合做生意。”
在城市生活过的人都知道, 学校、医院附近最适合做餐馆生意, 这也是投入成本最小,回报率最高的行当, 只要有点手艺就能挣钱。
早上卖早点,还有中餐晚餐,再整点小吃卤味,生意绝对火爆。
在这个遍地黄金, 伸手就能捞着钱的年代,靠种地为生永远不能成为先富起来的那一批。
赵彩霞跟李旺平两人都是忠厚善良,勤劳朴实的性子,这样的人给他们一个机遇,绝对会很好的把握住机会。
佳慧的提议让赵东林顿感眼前一亮,他眼神灼热的看向佳慧,仿佛在看一个稀世珍宝一样。
“媳妇,你真是太聪明了,我都没往这方面想!”
他抱住佳慧,在她脸颊上用力香了一口。
这就叫“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公社领导说的也有道理。”
村长叹了口气,“我知道有道理,可这事情怎么整呢,也没人拿个章程出来,这不,你是大学生,还是学经济的,我就过来找你聊聊,看看你能不能给我出个主意。”
赵东林吐了口烟圈点头,坚毅的眉眼在烟雾中有种无法形容的味道。
他也没有立刻回答,毕竟他现在不在村里做事,说什么话怎么说都的斟酌一二。
“前几天我看报纸,中央正式批准两个沿海省份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这就说明咱们国家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改变,要加快经济建设,小岗村的土地承包制度也给了大家启发,那就是如何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达到生产效率最大化。”
赵东林在省城生活了一年多,知道整个社会环境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上河村之外,甚至是胜利公社之外,很多事物悄然发生着变化。
七八年他们去省城,佳慧借着电影院的场地做起了生意,是城里第一拨摆摊的,当时他们也害怕相关部门找麻烦,事实上,一切安然无恙,特别是生意交给朱老板后,只有工商局的人督促办了相关手续,并没有人出来制止。
过了几个月,有人开始模仿他们的生意,朱老板找佳慧买了几个方子,生意越做越红火,上次遇到朱老板,他坦诚已经赚了几万块,正准备开一家小吃店。
他还挺不好意思,觉得那六千块钱少给了。
当然,这些都是次要的,赵东林之所以想起这些,是因为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整个社会正在发生着巨变,这个变化是点滴间积累的,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村长仔细咀嚼着赵东林的话,皱着眉问,“你的意思是,咱们也搞大包干?”
赵东林笑着点了下烟灰,看着院子里那颗枣树,前几年快“病”起了,后来把坏的枝丫锯掉,嫁接了新的枝丫,这才焕发了新的生机。
经济或许也是如此,将坏的部分摒弃,做一些恰当的改变,一定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变化。
但这些话他不能直接说出来,他现在的身份只是一位学生,只能点到即止。
“这只是我的浅见,咱们村的发展规划,还得由村长您来费心。”
村长听后哈哈大笑两声,拍着赵东林的肩感慨道,“你还是没变啊,说话做事都这么谨慎,不过今年跟你聊了几句,我收获挺大,回去就写份材料到公社找钟主任去,到时候你跟我一起去啊,钟主任还经常提起你呢。”
赵东林笑着应下了。
村长说完话就告辞离开,赵东林送他出院门,刚好遇见摘了菱角回来的佳慧跟美香。
“哎,村长?您怎么来啦?”
“我来找东林说几句话。”
村长看着两人,笑的一脸和颜悦色。
“美香,听说你毕业了,在县城教书了。”
美香笑着点头。
“好啊,学有所成,你们都是咱们村的优秀年轻人。”
说完,村长挥手离开,佳慧留他吃饭他也婉言谢绝了。
跟赵东林谈了四十来分钟,他脑子里有了不少想法,得赶紧回去写下来。
第八十一章
“村长找你有事啊?”
佳慧手里提着菜篮子, 菜篮子里装的是新鲜的菱角, 赵东林从佳慧手里接过菜篮子, 两人一起进了院子。
“问我土改的事儿, 我就把小岗村的事跟他说了, 他让我过两天一起去公社找钟主任汇报情况。”
赵东林是学经济的,土地改革也属于经济改革的范畴, 参与其中对他而言是一次重要的实践经验。
放假前教授布置了作业, 让他们思考并观察现行国情及政策下经济发展的趋势,赵东林准备将课题列为土地改革。
佳慧对这件事没有发表什么意见,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穿越者,她知道土地改革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过不了多久全国农村都要推行这一制度。
“我上次想了个事忘了跟你提了,你说让大姐跟姐夫一起去县里做生意怎么样?在学校附近开个小饭馆, 只要做的好吃不愁没生意的。我上次去美香学校看了周边环境, 附近都是居民区,人流量充足, 非常适合做生意。”
在城市生活过的人都知道, 学校、医院附近最适合做餐馆生意, 这也是投入成本最小,回报率最高的行当, 只要有点手艺就能挣钱。
早上卖早点,还有中餐晚餐,再整点小吃卤味,生意绝对火爆。
在这个遍地黄金, 伸手就能捞着钱的年代,靠种地为生永远不能成为先富起来的那一批。
赵彩霞跟李旺平两人都是忠厚善良,勤劳朴实的性子,这样的人给他们一个机遇,绝对会很好的把握住机会。
佳慧的提议让赵东林顿感眼前一亮,他眼神灼热的看向佳慧,仿佛在看一个稀世珍宝一样。
“媳妇,你真是太聪明了,我都没往这方面想!”
他抱住佳慧,在她脸颊上用力香了一口。